top of page

常見需要物理治療的疼痛與症狀

💡 前言


物理治療(Physical Therapy, PT)是恢復身體功能、減輕疼痛與預防再次受傷的重要方法。許多疼痛與活動障礙並不一定需要手術,只要透過適當的物理治療,就能有效改善身體狀況,提升生活品質。


🦴 一、肌肉骨骼系統疼痛


這是最常見的物理治療原因,涵蓋全身主要關節與肌肉。


  • 下背痛(Low Back Pain)常由姿勢不良、長時間坐姿或椎間盤壓迫引起。物理治療可強化核心肌群,改善姿勢與減輕神經壓力。

  • 頸部疼痛(Neck Pain)與低頭滑手機、電腦工作或睡姿不當有關。治療著重於放鬆緊繃肌群與改善頭頸姿勢。

  • 肩部疼痛(Shoulder Pain)如旋轉肌袖損傷、肩夾擠症候群、五十肩等。物理治療師可協助恢復活動度並減少疼痛。

  • 膝關節疼痛(Knee Pain)常見於退化性關節炎、運動傷害或半月板損傷。治療重點為肌力訓練與負重控制。

  • 髖部、足踝疼痛(Hip, Ankle & Foot Pain)包括足底筋膜炎、踝關節扭傷、髖關節退化等。物理治療可協助改善步態與平衡能力。

ree

💪 二、神經系統相關疼痛


物理治療有助於改善神經傳導與動作控制。


  • 坐骨神經痛(Sciatica)由腰椎壓迫神經根引起,造成腿部放射性疼痛。PT 可透過牽伸與核心訓練減輕壓力。

  • 腕隧道症候群(Carpal Tunnel Syndrome)手腕長期受壓導致手麻、無力。物理治療可改善手腕活動與減少神經受壓。

  • 中風復健(Post-Stroke Rehabilitation)幫助患者恢復平衡、步態與肢體控制能力。



🦿 三、手術後與外傷後復健


物理治療是術後恢復的重要環節。


  • 關節置換(膝或髖)術後活動訓練

  • 韌帶重建(ACL、肩袖)術後肌力與穩定訓練

  • 骨折固定解除後的柔軟度與力量恢復

  • 肌腱修復(如二頭肌撕裂)後的分階段運動


ree

❤️ 四、慢性疼痛與姿勢問題


現代人久坐、使用電腦與手機,導致姿勢性疼痛愈來愈普遍。


  • 姿勢不良(Poor Posture)如頭前傾、圓肩、駝背,容易造成頸肩僵硬與背痛。

  • 下交叉症候群 / 上交叉症候群由骨盆或肩頸肌肉不平衡引起的慢性痠痛。

  • 慢性疲勞與核心不穩定可透過物理治療的運動控制訓練改善身體穩定度。


🫁 五、其他常見需要物理治療的狀況


  • 平衡障礙與跌倒預防(Balance & Fall Prevention)尤其針對長者與神經系統疾病患者。

  • 呼吸訓練與術後肺功能改善(Respiratory Therapy)幫助提升呼吸效率與耐力。

  • 慢性疼痛管理(Chronic Pain Management)包括脊椎、關節及肌筋膜疼痛的長期控制與生活指導。


🌱 結語


物理治療不僅僅是「做運動」,而是一種以評估、修正與預防為核心的治療方式。若你有長期疼痛、活動受限、姿勢不良或術後功能下降的情況,請諮詢專業物理治療師,讓身體恢復平衡與力量。


留言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