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針灸在運動醫學上的應用:止痛、放鬆、除沾黏(下)

作者:王凱平醫師​



以棒球的肩膀受傷作為例子

針灸用得好的話,是一個很棒的治療肌肉、肌腱等軟組織的方法。舉例來說,肩膀是棒球投手常見的受傷與疼痛部位。他們的肱二頭肌很容易緊繃、酸痛、無力,也常發生肌腱炎。

另一條容易受傷的肌肉是負責穩定肩膀的旋轉肌,棘上肌。長時間反覆受傷有可能會造成慢性肌腱炎,進一步產生沾黏、疤痕,甚至變成肌腱鈣化。這些都會造成疼痛、限制活動角度、影響動作。不管是肱二頭肌的緊繃或棘上肌的肌腱炎,我們都可以利用針灸來放鬆特定肌肉、並且緩解疼痛。假如已經有沾黏、疤痕的問題,也可以使用針灸來做處理。當然,有時候較複雜的肩膀問題也不是單一治療工具可以解決的,而是要配合一整套的治療與訓練來改善。例如:物理治療能同步協助放鬆肌肉並改善關節活動度、PRP增生療法可以刺激局部修復、Flexi-Bar 運動可以幫助誘發特定肌群控制、防護師與教練可以改善核心穩定度、調整投球動作來減少受傷風險。還記得我說運動醫學是不同領域的高度合作嗎?建議可以參考我的上一篇運動醫學文章。


針灸的風險與注意事項

那有沒有什麼狀況下不適合針灸的呢?一般來說,針灸比較常出現的副作用是「暈針」。暈針很像暈車,通常是因為患者本身狀況不佳,少部分是針灸刺激過強所致。基本上躺臥休息一陣就好了,沒什麼副作用。比較危險的狀況反而是突然暈倒造成頭部撞擊。建議不要在過度疲勞、虛弱、飢餓或有其他不適的狀況下接受針灸。且治療中應適時與醫師溝通感受,避免太強的刺激。一旦輕微頭暈時不要逞強,請立即呼叫醫護人員。如果有人能陪伴你去針灸會更好,適時地在你頭暈時幫你扶一下。


切記針灸不是萬能的,有時你也需要其他科別治療方法的幫助,舉例來說:韌帶撕裂傷的治療是撕裂部位的穩定與修復,針灸起到的作用就不多,頂多是急性期的局部止痛。另外,骨折、嚴重的神經壓迫或傷害,針灸能起到的作用相對也比較差一些。


中醫在現代醫學中的一些困難

身為一個同時具有中西醫執照的運動醫學醫師,覺得中醫還有許多治療方法很適合應用在運動醫學上,例如骨傷科就是一個對於四肢、頭頸、脊椎、脫臼都有立即性幫助的一門學問;中醫內科以及中藥也是未來非常值得投入心力來搭起跨領域合作橋樑的科別,但仍有運動禁藥資訊不足的問題要克服。


主要問題在溝通上,中西醫其實使用的邏輯有很大的不同。我雖然常用西醫、民眾習慣的方式去解釋中醫的東西,但其實並不代表中醫是能這樣就被完整解釋的。如此龐大、悠久的醫療系統,背後有自己獨特的思考與運作脈絡。這樣的獨特性不只在文章溝通上會比較困難,也會讓大推模的系統性研究比較難進行。這些都是未來期待可以克服的部分。


其實中醫不管是在運動醫學或是其他現代醫學領域,都有很大的潛力做更廣的應用,希望這篇文章能讓大家更瞭解針灸的原理,以及中醫的潛能與現在所面臨的困境。




文章來源:好痛痛 - 復健科、骨科、物理治療醫療資訊 https://blog.easepain.tw/dr-kp/acupuncture-introducing/

227 次查看0 則留言
bottom of page